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

学校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060-010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
学校创办于1954年,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 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428亩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学校环境

FOCUS ON TRAINING / PROMOTE AWARENESS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作为国内应用技术教育的先行者,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实践型人才。学校拥有8个一级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类别,与全球10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 查看更多在线了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师资推荐

卢冠忠

卢冠忠

卢冠忠: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稀土专家委员会成员。

陈东辉

陈东辉

陈东辉:男,1960年5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上海市市委常委。

叶银忠

叶银忠

叶银忠: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刘宇陆

刘宇陆

刘宇陆:男,1959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1978-198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1988-1992年,在上海工业大学力学所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邬适融

邬适融

邬适融女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曾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上海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师从顾国祥教授,做在职研究生,1992年12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胡大超

胡大超

胡大超,教授、男、1950年4月生,江苏丹阳人,民进会员。重点学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校金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市采购咨询专家、中国金属上海冶金设备、备件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学校优势

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作为沪上知名的国际化教育平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构建起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规模突破1700人,形成本硕贯通培养特色。

教学创新实践

教学团队包含543位高级职称教师,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30%。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智能实验室,与上药集团共建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科研创新成果

  • • 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0余项
  •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47项
  • • 专利技术转让排名全国高校第54位
国际高中教学环境

学科建设特色

重点打造三大交叉学科群:香料化工与绿色制造、功能新材料应用、智能文创设计。9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网络

与欧美亚20多国10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双学位项目
- 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 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学分互认

产教融合平台

建设四大实体研究院:
- 东方美谷研究院(化妆品研发)
- 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材料)
- 金华花卉产业研究院
- 鄢陵苗木产业研究院

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1. 基础课程模块:强化数理与语言能力
2. 专业实践模块:企业导师制项目制教学
3. 国际拓展模块:海外学期交换与科研实训

教学成果亮点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8个上海市本科专业
  • 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 轨道交通安全示范中心

未来发展布局

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推进:
- 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
- 美丽健康产业技术研发
- 长三角区域经济服务
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建设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

展开更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校区分布

校区展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高中-学员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