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1世纪美术

专业师资,实训教学,环境优美

学校课程咨询服务:
400-666-4820
培训世界 >石家庄21世纪美术 >新闻中心 >中国美术史介绍 ▎​隋唐美术知识点

中国美术史介绍 ▎​隋唐美术知识点

2020-05-04 15:54:59来源: 石家庄21世纪美术
中国美术史介绍 ▎​隋唐美术知识点
导读:

唐代手工业发达,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多彩的特点。约于隋唐之际发明的雕版印刷,不仅为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而且开创了版画艺术的新领域,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有关隋唐美术知识点

文章详情
1
中国美术史介绍 ▎隋唐美术知识点

   绘画艺术中的壁画仍是画家一展才华的重要形式,宫廷殿堂和佛寺道观成为壁画创作的重要场合。美术理论家极力主张美术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宣传教育作用。统治阶级曾多次地组织大规模的政治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唐代是人物画的盛期,在各种绘画门类中仍占首位。人物画作品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释形象题材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描绘城乡风俗生活也开始为美术家所注意。唐代绘画在南北朝基础上继续发展,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隋唐山水画
  隋唐山水画: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显现独立趋势,入隋后渐渐明朗。初唐,已脱离人物故事独立成科,盛唐时,出现笔法工致、赋色浓丽、笔迹豪放、水墨简淡等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前者为后世宫廷绘画及民间宗教画所继承,后者对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
  青绿山水——展子虔、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展子虔
  (1)展子虔历北宋、周、隋,他的代表作有《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2)绘画特点: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更擅长山水画。
  (3)传世作品《游春图》。
  《游春图》
  ①艺术特色:是展子虔所画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②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能部分地做到了,这正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了。
  ③《游春图》设色浓丽,从画面呈现的风格特点与技巧能力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予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用笔工致严整,得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祖。
  李思训
  (1)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其作品为“国朝山水”
  (2)继承并发扬了展子虔的画法,能通过致密描绘,构拟出动人的意境。他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其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3)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成功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
  李昭道
  (1)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是“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2)现存《明皇幸蜀图》表现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二、分析展子
  虔的《游春图》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画中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出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
 三、分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唐初山水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其表现的是唐明皇于安史之乱时,逃离长安入蜀避难行于蜀道的情节。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崇山峻岭中,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先进。画幅右下角画一骑者着红衣、乘剪三花的黑马正待过桥的是唐明皇。
  明皇的马见小桥而徘徊不前,这一细节的描写,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唤起观众联想人物的复杂情绪有着重大的作用。
  远处有正在翻越山岭的队伍和中部正在歇息的骑从,他们不同的情态表现了旅途涉的疲困和艰巨。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了当时的习俗。画中人骑虽小,但已摆脱了仅作为山水的点缀之物,而突出了情节性的故事内容。画为青绿设色,山势突险峻,白云萦绕其间,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画面明丽典雅,具有初唐青绿山水的特色。
 四、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王维、张璪(盛唐期间,出现有异于青绿山水的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减淡)
  王维
  著名诗人,山水画家、。明代董其昌称其为“南宗”之祖,首创“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重大贡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入画,创造出减淡抒情的意境。
  张璪
  唐中期画家、书画理论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至唐代,山水画自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结合,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考题:名词解释)
  王洽
  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吴道子
  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
 五、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形象出现在艺术品上的时代最少在新石器时期,但直到唐代才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走向成熟阶段。
  初唐,中亚的尉迟乙僧、康萨陀不仅擅长佛教人物,还擅长花鸟画,尉迟乙僧用独特的线描和晕染发展张僧繇的凹凸画法;康萨陀对物象一日四时的观察和表现更为细腻,画“初花晚叶,变化多端”。鞍马画在初盛唐之际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
  盛唐,才出现了薛稷、边鸾等花鸟画名家。
  中晚唐,花鸟在边鸾后,形成宫廷富丽与民间野趣的分野,至五代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不同发展方向。
  薛稷与边鸾的花鸟画
  薛稷:是盛唐时最受人称颂的花鸟画家,尤善画鹤。
  边鸾:花鸟画设色鲜艳,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唐太宗十分看重。边鸾突出的特点:善写生活禽,山花园蔬,以牡丹、折枝、正面孔雀、成名画坛。
  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
  曹霸:在开元时已经得名,天宝末年常受诏画御马和功臣像,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在画中又美称为曹将军。他的画笔墨沉着,神采生动。他修补的《凌烟阁功臣图》以及御马,多次受到杜甫的称赞。
  韩幹: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幹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韩滉的《五牛图》。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
 六、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
  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中晚唐之际,中国古代画学史论著述体例完备,史论兼善的画学体系渐已确立)
  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
  《贞观公私画录》于贞观十三年成书。裴孝源,初唐人,有机会看到宫廷收藏。
  《贞观公私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它记录了画家姓名、作品名、题记,并对画的来源、本别(真迹、摹本、官本)等做了简单的鉴别,初步形成了绘画著录的体制,开创了绘画史料学的先例。
  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又称作《唐画断》,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在中国绘画史籍的在中国绘画史籍的编写上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五代两宋乃至明清时期的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的基石。对采录入书的画家,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所提供的许多绘画史料真实可靠,对画家的品量较为客观地反映唐代的绘画理论特色。
  中国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有两部书画著作《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中国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主要内容:
  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
  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二、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
  三、画家传记及作品。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
  一、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二、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
  三、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是张彦远编撰的另一部著作,共10卷,辑录了从东汉至唐元和年间(806年一820年)的书法理论著作共三十九种。其中有的只存其目,实际只有三十四篇,是一部书法学论著总集。
  《宣和书谱》介绍:“尝作《法书要录》一十卷,具载古人论书语。且以完传列之,又以九等品第书学人物,自汉至唐上下千百载间,其大笔名流,几不逃㝅中矣。更撰《历代名画记》,为十卷,自序其右云:‘得此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虽然是自述,也知由来。
  《法书要录》保留了东汉以来大量的书学资料,并对书法史的伪作资料进行了甄别,以免谬种流传。




石家庄21世纪美术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专业的水准,专注于艺考培训,是一所高水准、高品质的美术、书法艺考培训学校,师资均来自于中国八大美院、河北师大以及全国其它重点美术高校。我

展开更多

咨询热线:400-666-4820

课程导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