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全流程技术规范

制作阶段 | 核心任务 | 必备工具 |
---|---|---|
前期准备 | 脚本分镜/设备调试 | Storyboard Pro/Final Draft |
现场拍摄 | 素材采集/同期声录制 | RED Camera/ZOOM H6 |
后期制作 | 剪辑合成/特效处理 |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 |
核心制作技术要点
画面处理三大原则
动态构图需考虑16:9画幅比例与运动轨迹的配合,建议采用三分法则进行画面布局。色彩校正时保留5%-10%的饱和度冗余,避免纯白(#FFFFFF)与纯黑(#000000)的直接使用。
音频处理规范
环境声轨需提前0.5秒切入,电平值控制在-6dB至-3dB区间。对话场景建议保留1.5秒环境底噪用于降噪采样,使用iZotope RX进行智能降噪处理。
特效合成技巧
光效叠加建议采用2-3层处理模式:基础层(20%透明度)+ 辉光层(叠加模式)+ 粒子层(屏幕模式)。运动模糊参数建议设置在10%-15%区间。
专业软件性能对比
功能模块 | Premiere Pro | Final Cut Pro | DaVinci Resolve |
多机位剪辑 | √(最高16路) | √(最高8路) | √(支持代理模式) |
HDR调色 | 需插件支持 | √(ProRes RAW) | √(原生支持) |
进阶制作技术
动态跟踪建议采用Mocha Pro进行平面追踪,采样点设置不少于12个关键帧。绿幕抠像时,建议主光源照度达到2000lux以上,使用Keylight 1.2进行二级调色处理。
文件输出规范
成片输出采用H.264编码时,比特率建议设置:1080P视频不低于25Mbps,4K视频不低于100Mbps。ProRes 422 HQ格式适用于院线级成片输出。